我省实施的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对我省承担的2006年度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验收,省科技厅杨治平副厅长等领导和相关专家参加了验收。
2006年度我省承担的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共15项,其技术领域分布为种植业5项,畜牧业3项,林业1项,农业装备1项,农产品加工3项,生物技术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2项。其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8项,科技型企业7项,立项中突出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注重原始技术创新和农业生态保护,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据验收统计,到2008年底累计到位资金12277.5万元,其中获得国家支持经费97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和承担单位自筹及金融部门贷款等资金11307.5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共选育作物类新品种新材料11个,开发新产品9个,建立中试生产线和规模生产线19条,创建各类示范基(点)107个,推广种植面积1119万亩;累计创产值2.42亿元,利税2968万元,创外汇17.5万美元;新增就业岗位13980个,带动10万农民增收;申请专利12个,其中发明专利7个,发表论文108篇,其中国家级刊物102篇;培养本科学历以上人才151名,培训其它各类人员19877人次。
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承担的“广适型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针对Y两成1号Y58S的特性,开展了核心种子提纯和相应原种高产繁殖技术体系研究,在实施的一系列示范效果中表明,该技术安全、高效、技术成熟,从而提高了种子的繁殖产量和质量,其品种于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008001),于2008年9月1日获得品种授权(授权号:CNA20050157.7)。同时制定了一套适合该品种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即:适龄壮秧足苗宽行移植,稳前攻中补后肥水运筹,旺根强杆重穗群体调控,防病控虫抗倒健身栽培,库大源足流畅整体协同,足穗大穗重粒目标培养,达到增长增收,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在实施期内分别在湖南、广西、海南等地建立标准化安全高效种子生产基地12000多亩,实施期内累计生产Y两优1号种子320万公斤,大面积制种亩产达250公斤以上,为制种基地农民增加效益800多万元,为种子生产企业新增利润3265万元。同时在浏阳、醴陵、广西灵川和海南分别建立安全高效不育系种子繁育基地4个,育种面积达5000亩,生产不育系种子5万公斤。建立Y两优1号百亩、千亩、万亩示范基地,其平均亩产分别为700公斤、650公斤、630公斤以上。二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310万亩,较同期杂交稻每亩增产50公斤,为农民增产粮食15500万斤,增加经济效益近15500万元。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