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专家为重大专项原料基地支招抗灾减损
今年1月,我省遭受了5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对我省中药材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3月上旬以来,在厅党组的统一部署下,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处和国际合作处组织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湖南省中药提取工程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绿之韵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承担2008年该重大专项的专家与教授,对怀化、张家界、邵阳、娄底、郴州、浏阳等中药材主产区的受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科技抗灾减灾措施。
专家们考察了当地受灾情况,发现损失相当严重,受灾面积(减产10%以上的)达100%,减产30%以上的成灾面积达60%以上,绝收面积达15%。同时一些中药材加工厂厂房和设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
通过实地考察,专家们对抗灾减损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要加强中药材冻害前的预防措施,在冻害来临之前,可采取清理药园残枝落叶、搭立支架、及时清除积雪人工熏烟或喷水等方法防止霜冻危害;第二,要加强抗低温冻害中药材优良品种的改良与推广,针对湖南今后可能面临的多发性异常天气,科研部门要抓紧引种、选育并积极推广栽培抗低温冻害的中药材优良新品种;第三,要加强中药材保护地设施栽培技术推广,在今后的中药材生产中,可借鉴农作物,特别是园艺作物生产,推广使用保护地设施栽培技术,如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以减少、减轻自然灾害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为了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国际合作处负责人认为:要依靠科技抗灾减损,要发挥抗灾减灾技术服务中心的作用;立项支持中药材抗低温新品种选育研究与推广;迅速推进中药材种苗快速繁育基地建设;建立我省中药材产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我省中药材产业平稳发展,确保重大专项取得预期效果。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