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湖南科技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成效喜人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09-02-11 00:00 【字体:


  6月25日,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浏阳核心试验示范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早稻现场会在这里举行。在一片高产攻关田边,试验区的负责人高兴地向前来参观的专家介绍:“按照理论测产这片早稻试验田亩产量为600多公斤,但按目前长势,我们估计实际亩产量将超过700公斤”。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联合组织实施,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湖南作为12个参加省份之一,承担了“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其总体目标是通过超级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早稻稀直播栽培技术、稻田生态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以及常规技术配套,在湘中双季稻高产区、湘北平湖区和湘南丘岗区分别构建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体系,项目区预计五年内累计增产稻谷265万吨,增加直接经济效益29.8亿元,同时为水稻持续增产进行超前技术储备研究与创新。
  针对湘中、湘北、湘南的不同区域生态特点,湖南专项设立了“湘中双季稻高产区‘双超’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湘北平湖区双季稻丰产无公害标准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和“湘南丘岗区水稻抗逆稳产轻简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三个专题,分别确立浏阳、赫山、耒阳为核心试验区,同时选定湘乡、醴陵、汉寿、安乡、华容、冷水滩等9县市为技术示范区,宁乡、攸县、湘阴、沅江、桃江、鼎城、涟源、邵东、宜章等18县市为技术辐射区。“三区”的规模分别为1万亩、100万亩和1000万亩。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专项自2007年初进入第二阶段以来,示范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在组织管理上,按照甘霖副省长指示精神,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小明率有关处室多次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大及三个核心试验示范区调研了解研究进展,指导核心区建设与示范工作,目前,三大核心试验示范区都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县市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来自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校)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加强了课题实施的领导力度和技术指导力度。二是在试验示范布局上,设置了新品种展示区、技术创新试验区、技术集成示范区和超高产攻关田等4个区域。三是在技术创新研究试验选取上,一方面专项就共性技术进行总体设计,系统集成,突出了节本省工、轻简高效、生态环保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针对各双季稻区域的生态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研究,如耒阳核心区针对湘南丘岗区易旱的特点,重点开展了抗旱品种筛选、天水田零灌溉技术等试验;浏阳核心区针对湘中双季稻高产区氮肥用量大的特点,重点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的节氮效果试验;赫山核心区针对湘北平湖南区直播面积大但早春低温影响直播出苗的特点,重点开展了早春低温条件下分期播种的品种筛选试验。四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等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的实施,核心试验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道路及排灌系统等进行了硬化,为灌溉、田间操作、参观考察提供了方便。五是在技术集成与示范上,做到了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核心试验示范区内早稻表现出生长平衡、群体适当、病虫害发生轻,今年早稻有望获得丰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成效喜人

989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