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科技大会精神督察系列报道:邵阳篇(下)
3月27日,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汇报会,就该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情况向唐峰副巡视员率领的省督察二组进行了汇报。邵阳市市长黄天锡在会上指出,邵阳市科技发展应大力培养、留住、吸引人才,科技投入要坚持优先、适度超前原则。
科技要发展,投入是关键,邵阳市副市长李兰君在汇报时指出,在市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2006年邵阳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及各县市区的科技三项费用有所增加,特别是该市许多县市区在其他各项经费安排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对科技三项费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为充分发挥有限的科技投入的作用,该市对科技三项费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管理。出台了《邵阳市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科技计划和科技三项费的管理与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市本级及各县市区普遍按照以下模式来管理科技三项经费,即由科技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项目摸底评估与申报情况,提出立项意见和经费安排方案,经市财政会审后,由科技局与财政局联合发文,经费由财政直接下拨到项目承担单位。并对项目实施情况采取中期评估及结题验收等一系列跟踪管理措施,使科技三项费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此外,针对该市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稀缺的特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专家服务组,并得到了国家人事部和省人事厅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已成立了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文艺、城建等6个专家服务组,并先后聘请了三届专家服务组成员,每届聘期为两年,现专家服务组成员已达到130名。市政府还与中南大学签署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由中南大学定期选送工业、农业、卫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生到该市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实行奖励,到目前为止,已发放奖金30余万元。
通过以上有效措施,邵阳市科技工作呈现新局面,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增长。2006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4亿元,利税3.2亿元,出口创汇21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21%和81%。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品28个,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7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200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共获得农业科技成果9项,有15个农业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全市已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科技含量较高,辐射效应较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各类农民科技合作组织1680家,其中各类专业合作社1390家,专业协会290家。全年共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0余项,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普工作广泛深入。今年组织各县市区科技局新建罗汉果栽培示范基地12个,组织各方力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集市和科技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2万多人次的农业科技和医疗卫生专家参加了科技推广宣传服务队,发放资料20万份,科技活动周活动推陈出新,除了保留在主要街道、集镇设置科普咨询点、科普展板、专家义诊服务、散发科技资料外,去年还举行了“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活动”,10多所中小学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宣誓、签名,同时还举办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展览和《邵阳市科技工作成就展与科技成果展览》,参观者达1万多人;知识产权、科技信息等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市完成专利申请量400件,同比增长30%,实施专利60件,新增产值6亿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申请专利积极性明显提高。科技信息工作重点抓好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建设,科技信息港信息流量进一步加大,开发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邵阳市科技成果数据库。
汇报会上,督查组对邵阳市落实科技大会精神情况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交换意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