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科技大会精神督查系列报道:衡阳篇(下)
3月22日,省督查二组在结束对衡阳的督查后,一致认为:在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上,衡阳市党政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得力,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全省科技大会之后,衡阳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市委书记徐明华特别强调出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意见。在市委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以较大篇幅阐述了科技创新。各县市区分别召开了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或党政联席会议,传达了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认真学习了大会文件,研究和部署了科技工作。大多数县市区调整了科技创新和科教领导小组,衡阳、衡东、耒阳、衡南、雁峰、珠晖等县市区均是书记担任组长。
政策措施十分有力。衡发[2006]7号《关于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意见》紧密结合了衡阳实际,突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源头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特别规定从2007年起,市财政科技投入增加到2000万元,到“十一五”末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5%。县市区三年内财政对科技投入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2%。
财政投入明显增加。2007年,市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投入2000万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1.9%,较2005年的1040万元和2006年的1100万元显著增加,实现了科技投入大突破。同时,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基金。衡东县2006年安排科技三项经费362万元,较上年增长64.5%,占财政支出1.2%;蒸湘区2006年安排三项经费7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占财政支出的1.4%。石鼓区2006年安排三项经费72万元,比上年增长9.1%,占财政支出的1.1%;其他县市区科技投入的增幅比上年均有所加大。
企业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衡钢集团,近两年用于技术创新的投入达1.8亿元,特变电工每年研发投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亚新科每年研发投入都在1500万元以上。镭目科技一期投入3000万元,建成年生产1600套冶金连铸全流程自动控制成套系统生产线。目前,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基本达到销售收入的3%,高新技术企业为4—5%,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目前,该市完成国、省科技计划立项共48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15项,列入省各类科技计划33项。
考核机制逐步形成。2006年11月,衡阳市率先开展了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项督查,全面了解各县市区“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是否落到实处,财政科技投入是否按要求兑现。通过督查,推动了各县市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制度化。今年初,市委在县市区重点工作管理考核指标又增加了科技创新的内容,记10分,衡阳市在地方政府科技进步监测机制建设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下一步,衡阳市将进一步加强对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创新型人队伍建设。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