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引路 做强东江梨产业
资兴市州门司镇地处湘南八面山的西麓,境内河流众多,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自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该镇大力发展东江梨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管理技术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东江梨产业的发展,东江梨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没有较大的提高,果农的收入在低水平上徘徊。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为了加大东江梨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做大做强东江梨产业,镇党委、政府在省市委组织部门和科技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从2006年起率先在全市乡镇中推行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全面发展。在市科技特派员谢深喜博士的示范带动下,州门司镇在各村确定了一名文化程度高、懂技术的种梨大户作为科技特派员,镇政府负责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培训,科技特派员负责各村种梨户的培训。通过一年的运作,使全镇种梨户普遍掌握了东江梨栽培实用技术,使全镇逐步形成了“特派员+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模式,促进了果农增收。一年来,全镇东江梨面积新增2000亩,总面积突破5500亩,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群众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疏花疏果技术、套袋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高接换种技术、“猪-沼-果”生态技术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使东江梨品质明显提高。2006年因受“7.15”特大洪灾影响,全镇东江梨产量虽然下降,但由于外观靓丽品质提高,单价上涨,且供不应求。全镇东江梨总产值达800万元,比上年增加120万元,人均增收150元。一大批果农由此走上了致富路,全镇仅东江梨收入过万元的就有60多户。州门司镇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非常成功,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选优配强,打造一流队伍
科技特派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落实该项制度的效果。为切实达到预期目标,该镇从三个方面来加强科技特派员的队伍建设。首先是定能人。为做大做强东江梨产业,镇党委、政府每年都会举行60期以上的免费实用技术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来进行技术讲座,对该镇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仅靠技术专家和镇里几名科技人员来推广技术是远远不够,必须培养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土专家”队伍,并把他们打造成农业产业经纪人。基于这个目的,2006年州门司镇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每个村确定了1名文化水平较高且热爱科技的种梨大户作为科技特派员,使科技力量的重心下移,更加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其次是抓培训。科技特派员确定后,镇上立即对他们进行综合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镇党委政府每月还定期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免费培训,使其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达到最新实用技术由科技特派员最先掌握的目的。在培训中,他们每月依据产业发展的农事季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口培训,使学员能学以致用,为打造东江梨产业发展“土专家”并逐步成为产业经纪人打基础。同时我们还优先科技特派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在上半年郴州农经局与科技局举办协会负责人培训中,政府不是让干部去参训,而让科技特派员贺小雅等参加,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懂得“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如何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再次是重管理。州门司镇建立健全了各种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明确了他们的职责任务,并实行动态管理。平时对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年底对科技特派员的实绩进行考核。对不发挥科技示范的,则不再聘用为科技特派员;对示范带头作用好的,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同时还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从而增强了特派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创新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为激发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热情,州门司镇创新机制,制订了最优惠的政策。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在发展东江梨方面,继续实行小额农贷政府贴息80%和木材指标分配与东江梨开发挂钩政策,除享受上级的奖励政策外,镇财政对新增东江梨连片5亩以上的,每户奖励500元。今冬该镇还为科技特派员建示范园的免费提供东江梨种苗,并每穴补助1元。通过扶持,一批科技特派员成为经济能人。科技特派员许光仁,原来只有在春牛村的几亩东江梨。镇党委政府加大对他的扶持力度,把政府50亩的东江梨示范果园让他承包25年,每年的东江梨收入由原来的1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6万多元。第二,树立先进典型。一方面,产业要发展,干部不论讲多少遍,群众均有一种顾虑,“你们讲得好,到底效益有多少”,为使群众打消顾虑,必须有好的榜样,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方能全面带动。为此,该镇不断挖掘科技特派员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拉动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使科技特派员在取得效益的同时还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尊重。在每年的经济工作会上,该镇还对成绩突出的科技特派员进行奖励,使科技特派员倍感光荣,第三,给予优厚待遇。科技特派员组织农户每上一次科技培训课,镇财政给予20元补助,年终还将从科技奖励资金中给予奖励。根据科技特派员的技术特长,还把他们推选到相关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理事会。通过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对申请入党的科技特派员建立“快车道”,优先入党。通过这些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科技特派员通过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电话热线服务等方式,广泛向果农传授技术,帮助果农解决技术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至10月底止,全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50期,培训人数达6000人次,使全镇果农都掌握了2门以上实用技术。
科农携手,助推产业发展
东江梨产业是州门司镇新兴的主导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常抓不懈,但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该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后,东江梨的产业化发展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带动,做给群众看。一些群众通过培训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但持观望态度,应用少。科技特派员针对这一情况,率先应用这些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贺小雅、许光仁等科技特派员率先大面积应用套袋等技术,去年分别套袋5万个和3万个,收入达7万元和4万元,今年他们又套袋了11万个和7万个,收入达10万元和6万元,在全镇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一时在全镇掀起了学技术用技术热潮。今年,全镇套袋东江梨110万个,是去年3倍多,有60多户果农仅东江梨增收达1万元以上。二是科技特派员与农民携手共进,领着群众干。在发展东江梨中,农户最缺的是资金、技术,最担心的是怕东江梨销售不出。科技特派员就以技术、资金、管理等形式入股,与果农结成利益共同体,进行捆绑经营,让农户吃下了定心丸。黄旗洞村的李文模,原来只有3亩东江梨,由于缺乏栽培管理技术,东江梨产量低又品质差,每年只有6000元的收入。住在不远的科技特派员贺小雅得知后,主动对他进行技术辅导,并进行捆绑销售,第二年收入就达到了12000元。收入提高了,也提高了他开发东江梨的信心,现在他又开发了6亩东江梨。通过科农携手,全镇科技特派员与160户果农结成利益共同体,使65户农户脱贫致富。同时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种梨积极性,今春全镇新增东江梨面积800亩,今冬又落实了东江梨面积1200亩。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以来,有效解决州门司镇农村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服务”缺位”等问题,让群众拿到了科技致富“金钥匙”,促进了东江梨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他们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把党的富民政策带进了农村,在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带动下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现在村里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勤奋苦干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学科学技术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崇尚科学技术的人多了,农村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