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一项环保科研课题通过省级鉴定
8月23日,由中南大学、株冶集团、湖南大学共同完成的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在株洲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省科技厅乐寿长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乐寿长副厅长对中南大学等单位在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该项成果的转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淡水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同时每年产生400亿吨左右的工业废水,其中重金属废水约占60%,其排放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重金属持久性污染严重、危害性大、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2005年我国四起重大水污染事件中就有两起是因重金属引起。要彻底解决重金属废水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实现废水的资源化与“零排放”。以中南大学柴立元教授为首的项目组经过攻关,针对不同的重金属废水,首次研制了生物制剂A和生物制剂B,并成功开发了“生物制剂A配合-两段水解-深度脱钙”直接深度处理酸性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新工艺,及“生物制剂B吸附-脱钙”深度处理石灰中和净化水新工艺。用于处理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高浓度重金属废水,经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监测,处理后水中铜、铅、镉、锌、砷、汞金属离子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钙离子浓度可控,可循环使用。
专家们认为,该技术与其它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相比,所开发的生物制剂A、生物制剂B成本低廉、使用过程无需外加营养源;工艺具有净化重金属高效、抗冲击负荷强、无二次污染,投资及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运行稳定等优势,可实现重金属废水的资源化或“零排放”。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生物制剂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