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株洲两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通过国家重点城市验收
2005年12月24日,受国家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湖南省科技厅在长沙市对湘潭市和株洲市“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课题进行了验收。湖南省科技厅陈仲伯副厅长、高新处荣诚处长及有关人员、湘潭市韩丽娟副市长、湘潭市科技局刘强局长、株洲市科技局晏首先局长等参加了验收会。
参加会议的有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助理、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省CAD推广中心专家教授。
陈仲伯副厅长在致词中并总结了湖南“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成就。湘潭市科技局程一兵副局长、株洲市科技局龙凡平副局长分别就两市“十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情况作了汇报,验收专家组听取汇报后,详细地询问了两市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组织体系、经费投入及调配、骨干企业、中介机构的建立、建设模式、技术攻关等情况,两市领导和市专家组专家回答了验收专家的提问,并详细汇报了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典型经验。
验收专家组充分肯定了两市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工作成绩。湘潭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作为市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与市工业化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区发展紧密结合,列入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议程。培育示范企业32家。充分利用资源,依托高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和软件公司,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研究成果八项,获得专利三项。建立了以省市级专家为骨干的培训体系。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由湘潭市生产力促进中心、IT技术服务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共同组成的区域性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为企业信息化实施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和专业化技术服务。市政府设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项,四年共投入125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7.08亿元。市政府每年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32家示范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6.4%,利润年均增长49.9%,新产品平均开发周期缩短48%,新产品贡献率达到42%。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湘潭市支柱产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了产品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株洲市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高度重视,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成立了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有关专家、教授12人组成的株洲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制定了规范的项目管理与实施、考核、奖励制度。确定示范企业59家,在重点行业和区域示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覆盖轨道交通、有色冶金、化工、医药、食品、新材料、陶瓷、机械制造等行业,辐射带动企业1807家。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市工业化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区发展紧密结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研究成果九项。中介服务体系在示范工程中作用显著,其中中介服务机构3家,服务企业800家;技术支持机构10家,服务企业1200家,为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融合社会科技力量建立了株洲市制造业信息化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创办了株洲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简报和网站,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株洲日报》和《湖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杂志上开展了广泛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据对已验收的46家示范企业统计,示范前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33733万元,示范后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为60880万元。示范前企业平均年交税额2106.74万元,示范后企业平均年交税额2695.3万元。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9%,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3%,国产软件应用率达到60%以上。轨道运输特色行业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2%,带动了轨道运输行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验收专家组认为两市该课题已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指标,文档资料齐全,经费使用基本合理,一致同意湘潭市和株洲市通过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验收。
省科技厅领导在最后充分肯定了湘潭市、株洲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省厅“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力度,并在全省全面推广两市的工作经验
株洲市、湘潭市科技局主要领导分别表示,一定认真吸收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两市都表示“十一五”期间将继续高举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大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继续全面推向深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