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通过现场评议
9月30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省农业厅、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进行现场评议。袁隆平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并主持评议,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小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在湖南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实施。项目选定在湘乡市、浏阳市和资阳区3个核心实验区,醴陵、汉寿、涟源等12个技术示范区,以及长沙、望城等共35个技术辐射区。共设置了“双季稻丰产无公害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5个专题。课题实施近两年来,集成了优质食用稻丰产无公害技术、专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等4个技术体系共11套技术模式;攻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共获5项技术成果;发表论文66篇,培养博士14名,硕士17名。技术示范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核心实验区、技术示范区实现了区区丰收、县县增产、处处增收:核心试验区与技术示范区合计增产稻谷9778.42万kg,增加产值14667.7万元,增加纯收入10268.3万元。
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浏阳市永安镇核心试验区,听取课题执行情况的汇报,审阅试验研究与开发示范的相关资料后,认为课题组织得力,管理有方,从湖南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出发,技术集成与研究创新均取得重大突破,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样板示范,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产业化龙头企业紧密配合,强化了技术培训与推广普及,提高了技术入户率和产业化开发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提高湖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专家们建议,要将已形成的技术体系进一步简易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力度。
刘小明副厅长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同时对课题组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凝练主题、突出重点,围绕“丰产高效”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好相关工作,实现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二是要科学安排好明年的工作,扬长避短。同时要加强应用,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和推广模式,探索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结合点。三是要做好向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汇报的准备工作。同时做好同科技部的衔接,为争取科技部“十一五”项目支持打好基础。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