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明副厅长考察株化集团公司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按照省科技厅制定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技行动方案,8月22日上午,刘小明副厅长率社会发展处同志及有关专家到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科技项目。
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1997年1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原湖南省株洲化工厂(始建于1956年)为母体组建而成的国有独资公司,是湖南化工行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企业的注册资本为1.68亿元,资产总额21亿元。下辖诚信、永利两大多元股东的子公司,占地230余万平方米,员工总人数7743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近2000人。公司有盐化工、硫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学建材四条生产主线。主要产品有:硫酸(36万吨/年)、磷肥(36万吨/年)、金红石型和锐钛型钛白粉(2万吨/年)、复混肥(10万吨/年)、烧碱(14万吨/年)、液氯(4万吨/年)、盐酸(6万吨/年)、PVC树脂(10万吨/年)、氯油(1.25万吨/年)、水合肼(40%的1万吨/年)、PVC塑钢型材(1.5万吨/年)、PVC芯层发泡管(0.6万吨/年)。公司自1997年改制以来,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员工收入等平均增长率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今年1-7月,实现工业总产值8620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536万元,增长23.7%;实现销售收入8759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003万元,增长39.95%;实现利润480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165万元,增长192.9%。
被列为湖南省标志性工程和省市重点工程的“年产20万吨PVC扩改工程”已于2005年3月动工。PVC扩大产量后,副产物电石渣也大幅度增加,大约54万吨/年(干基),实物量为108万吨/年。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电石渣的综合利用,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株化的当务之急。该公司的总体思路是: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将电石渣资源化,就近消化电石渣,使电石渣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为彻底解决电石渣的污染问题,并为综合利用做前期准备工作,该集团于2004年11月专门成立了科技环保分公司,具体负责该工作,并投资400万元建成电石渣浆板框压滤装置,处理电石渣。在此基础上,经过科技攻关及市场调研,对如何综合利用电石渣,该公司提出了几种方案:一,将电石渣代替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应用于火电厂烟气脱硫项目。二,用电石渣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三,用电石渣代替氧化钙用于周边地区酸性废水处理。四,用电石渣代替生石灰用于钢铁企业做烧结剂。五,用电石渣制取纳米碳酸钙及轻质碳酸钙的研究。六,将电石渣代替生石灰用于造纸厂制取漂白液及苛化液。
刘小明副厅长对该项目给予了肯定。他指出,第一,该项目是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项目,既可减少污染排放,又可创造经济效益,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典型;第二,该项目有较好的技术基础;第三,该项目市场前景比较广阔,既可用于电厂脱硫,又可用于生产水泥,还可用于废水处理等;第四,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省级财政两年内支持8000万元在株洲搞循环经济试点,为该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第五,企业本身积极性非常高,企业内在驱动力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刘小明副厅长对项目实施提出了指导意见。第一,进一步搞好项目的论证和设计。突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比如减排多少SO2气体,减少多少不可再生资源使用量等。同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凝炼目标,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第二,加强与高校、院所、企业的合作,走产学研的路子,整合科技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研发合力,减少重复投入,降低科研成本。第三,坚持企业投入为主体,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多级联动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国际合作的清洁发展机制正是需要这样的项目,积极做好推荐工作。第四,搞好合作规划,突出主目的和技术扩散的附产品加工、回收、利用合作机制,维持项目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株洲市科技局晏首先局长、李建荣副局长陪同考察,有关专家在会上就项目实施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