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经验得到科技部肯定
8月11-13日,科技部高新司在贵阳组织召开“2005全国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特色产业化基地建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各基地运行绩效进行考评,部署下一步基地建设工作。湖南国家新材料基地建设经验受到科技部肯定,并在会议上重点交流。在科技部高新司组织的基地运行绩效考评中,湖南新材料基地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并评为优秀类基地。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戴国强、原高新司巡视员邵立勤、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志敏、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胡世辉等有关领导和“863”专家石力开、徐坚等专家以及各省市科技部门、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主要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科技厅副厅长陈仲伯、省高新办负责人和新材料基地长沙、株洲示范区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陈仲伯副厅长在大会上介绍了湖南国家新材料基地建设经验。
湖南新材料基地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新材料基地,通过6年的建设,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264.7亿元,占全省新材料产值的62.3%,规模以上企业达9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8家,初步形成了先进电池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复合材料、轨道交通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五大产业群,建立和健全了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省、市、示范区联动、政府与市场双驱动的管理与运行体系。湖南新材料基地的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通过抓平台、抓项目,构建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抓平台就是以企业为核心,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实现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各要素有机结合和有序流动。抓项目就是重点抓863计划成果和其它重大项目的攻关和成果转化;二是通过抓规划、抓企业,构建创业体系,实现产业目标。抓规划就是统筹管理资源,形成支持基地的“聚焦”效应,统筹生产要素资源,形成产业集群发展联动机制,统筹区域发展布局,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抓企业就是让优势项目做大做强,主要抓好产业链关键环节,延伸产业链。打通资金链通道,解决企业资本需求的瓶颈制约;三是通过抓园区、抓政策,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建立长效机制。抓园区主要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园区走创新型、专业型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专业园区,打造基地品牌。抓政策就是省、市、基地示范区联动,形成了技术、产业、人才等方面激励政策,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动力机制。
省科技厅高新办主任刘琦就湖南国家新材料基地进行了考评汇报和答辩。专家就湖南新材料基地产业、技术、人才、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管理与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考评。
科技部高新司领导要求各地加强对材料特色基地的规划指导,加强基地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此作为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