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组织召开科技金融促进工作座谈会
2003年4月3日下午,在刘燕华副部长的主持下,由条财司牵头召集部有关司局、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官员、学者、专家,就如何通过实施科技金融工程,全面推进科技金融工作,进行了广泛讨论。会议观点纷呈,大家畅所欲言,提出的很多建议颇具价值。现将有关观点整理如下,给飨读者。
科技成果转化应该成为科技部最重要工作之一
刘燕华副部长说,在与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同志研究科技部职能时,他们都认为作为国家科技部,其职能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有关科技政策的制定;第二是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和实施;第三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第四是科技发展环境的优化。
刘部长介绍说:经济部门的一些同志认为,目前科技部只做了前两项工作,而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发展环境创造则明显存在缺位。这种缺位即体现在政府的缺位、市场的缺位,也体现为系统缺位。
为此,刘部长指出:科技部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定位,不仅继续抓好政策制定、项目运作等常规性工作,而且要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下大力气,特别是要注意利用金融手段和科技资源的有效结合,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出一条新路来。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过去有个误区,以为这主要是市场的事情,政府不应该插手过多。实际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成果转化上做了很多事情,对本国产业的扶持和支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国际、国内规则约束下,如何解决政府缺位、系统缺位问题。
在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上,可以把思路放的更宽一些,多尝试一些科技金融结合的方式。这种结合既有对现有金融手段和科技资源的结合,如科技部与农业银行、开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以及高新区发行的园区债券,也可以创造一些新的金融工具,为科技资源、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金融便利,如对重大科技专项实行证券化融资、为高新园区和科技型企业设立专业化的科技发展银行等。
科技创新表现为一个经济化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的核心
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认为,科技创新活动更多地表现为一个经济过程,而不单纯是一个技术过程。经济过程的本质是要求产生一个现金流,使在其中活动的每一个主体能够获益。金融活动的重要性就要体现在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的获利性上。
金融如何成为科技创新的支撑手段呢?王元提出了三点思路:(1)如何瞄准53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一种有效的整合。(2)集中研究一些基金组织,例如把重大专项基金组织方式来做。在重大专项的投入组织上,现在都是直接向下拨钱,有没有可能研究一种基金机制,而且是开放式的,有政府的也有社会的资金,这样的效果会更好。(3)考虑如何通过政府采购政策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它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规模化的促进,当有规模化的平台时,会导致技术迅速的外溢。
金融工具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著名金融专家李扬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部的重要任务之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金融工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他表示,科技部在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重点可以做四件事。一是研究。即通过研究有关普适性的政策,为科技金融结合寻找政策切入点。二是提供信息。即科技部要告诉哪些科技资源可以产业化、产品化、市场化的,哪些科技资源是可以使用金融工具的。三是牵线。即科技部要承担起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之间的桥梁作用,为其创造条件。即在科技成果方面的介入可以更深一些。
李扬进一步建议,科技部应从以下四个角度关注金融:第一是创业投资。第二是债券。第三是小企业贷款。他认为高新企业贷款在大范围上可以归入小企业贷款中。由于对经济有意义的不是技术有多高,而是有没有成长性,有没有现金流,这是目前科技型小企业贷款难的因素。小企业贷款谈的比较多的担保,便是担保是很有限的,如果我们通过金融工具的手段,让信贷员面对的是一批企业,通过打包使它的风险特征改变,这不失为一条好方案,但设计是需要动用脑筋的。
此外,农社司王晓方司长、高新司副司长许倞、火炬中心李临西总工、条财司调研处邓天佐处长、研究中心创业投资所房汉廷所长,也都就科技金融结合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