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湖南科技

实现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关键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09-02-11 00:00 【字体:


  在今天举行的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谈了他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提出我国要实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亦即科技创新跨越战略、创新人才战略、科技可持续创新发展战略。 
   路甬祥说: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必须走在前面,必须有自己强大的创新能力。为此,中国科技界必须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战略研究,明确今后的发展战略。 
  
   在阐述“科技创新跨越战略”时,路甬祥说,科技创新跨越战略的核心是大幅度迅速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其基本内涵是: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态势出发,实现由科技创新体制的“自我完善”转向以世界水平看科学创新发展、以国际竞争能力看技术创新目标的跨越。从以跟踪为主转向以原始创新为主,从以模仿为主转向以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为主;从单纯以学科为主进行科技布局转向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态势聚焦创新目标和优选创新领域;从分散的研究模式为主转向加强跨学科跨所力量的组织与凝聚。有条件的研究所、大学和研究领域要率先达到国际一流科学水平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能力。在科学领域,基础研究要从跟踪向原创新、攀高峰跨越。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江泽民总书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树立原始性科学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信心,要大力提倡原始创新,将传统的学科政策转变为创新跨越政策,改变追求“贪大贪全”的学科布局思路,优先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科学家和科学团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优先支持若干有条件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率先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技术领域,应用研究与高技术创新要实现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的跨越。我们必须在重视关键技术创新的同时,重视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参与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能力。在少数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科技发展前沿,具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的能力,占领至关重要的科技与产业制高点。在多数领域主要采用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模式,尽快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 
  
   在阐述“创新人才战略”时,路甬祥说,我们要按照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吸引与凝聚、有利于未来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有利于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和动态优化的原则,正确处理人才培养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与整体的关系,正确处理自主培养与吸引凝聚的关系,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开发新格局。学术带头人与科学帅才要立足于在国内科技创新实践中加强培养。在注重培养和吸引将帅人才的同时,要注意人才结构的优化,注重发现、吸引和大胆使用那些素质好、有发展潜力但尚未成为将帅的青年优秀人才,以事业、环境和条件吸引人,造就人,坚持公平、公正、竞争、合作、流动,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在创新实践中培育成才。科技队伍整体素质是科技创新能力的保证。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人才德才兼备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和在为国家作出“三性”贡献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不同性质的科技创新工作对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同要求。要按照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注重培养后备人才,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 
  
   在阐述“科技可持续创新发展战略”时,路甬祥说,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创新价值链。国家创新体系由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构成。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制度、环境建设和增加对非竞争领域和竞争前领域的科技投入,政府在制订科技规划和政策方面起主导作用,支持市场不能响应的基础、国防、公益和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科技创新,投资教育与知识传播,支持和协调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在竞争前领域和非竞争领域进行研究与开发,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并且主导国家宏观的科技布局和发展战略。市场需求通过企业行为支持知识传播、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企业是有关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同时,社会中介机构、银行及风险投资和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在社会创新价值链中将促进资源实现有效组合与优化配置。建立与社会结合,完善多源、多样的创新投入体制与格局,形成完整的创新价值增值循环。政府投入是科技投入的重要方面,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与促进作用。在稳步增加公共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同时,要继续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企业与社会对科技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体系。按照创新管理改革要求,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由于科研工作的多样性、专业性、探索性,因此,科技创新资源的管理不能简单套用一般的经费管理办法,而是应当注意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研究建立适应科技创新特点与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与性质,分别采取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科学基金、项目专项、人才与基地专项等不同的管理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改革创新科技人事制度,以可持续的人才队伍保证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实现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关键

989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