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科技部在此间举行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作会上宣布:预计总投入近200亿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的12个“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目前都已通过可行性专家论证,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
据介绍,12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和实施,是我国“十五”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基本思路是:以突出原始性创新,实现技术跨越为途径;以技术集成创新,开发新产品,建立新产业为目标;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充分调动部门、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合理配置科技资源,迅速抢占一批21世纪科技制高点,力争在3-5年内在我国的若干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
据了解,12个重大专项的设立在具体选择和安排上主要基于四点:一,抓住对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影响,必须要在国家层面上给予支持和推动的科技问题。如安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等重大专项,打破国外公司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对我国市场的垄断局面,形成关系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核心技术;二,立足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健康的重大科技问题,如“主要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安全”等重大专项,以集中攻克一批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等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加速提升国家竞争力。设置了“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和“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重大专项,目的是建立起我国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创新支撑平台;四,有利于实现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并推动新产业形成。在我国与国外的技术水平与产业化差距相对较小,或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条件和能力的技术领域,安排了“电动汽车”等重大专项,目的是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抢先拥有一批具有商业价值的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拓展市场空间,推动新产业的尽快形成,实现跨越式发展。
科技部有关人士表示,这12个重大科技专项的成功实施,将对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其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十五”科技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高度凝炼;二是对优化各方面的科技资源,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的全新探索;三是对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和科技项目管理的重大创新。
用丰硕的创新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本报评论员
日前,科学技术部正式启动了12个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科技专项。这是科技工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实施12大专项,将使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农业、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对于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12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是一项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所涉及的学科之多、领域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确保专项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能否不断适应世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在组织实施的思路和举措上不断创新,是这一重大战役胜败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加强专项实施过程中的全社会大力协同和合作。要围绕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不断集成全社会各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央各部门之间的联合、中央和地方的结合,促进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合作,切实改变由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等原因,造成有限科技资源过于分散,低水平重复的局面,为重大专项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力量的布局,加强国家各重大科技计划之间的衔接与集成,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要通过宏观调整和市场配置等手段,克服过去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各立“门户”、“山头”、“小而全、大而全”等弊端,打破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之间以及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加强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合作,通过竞争机制,实现资金、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的最佳结合,使技术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和投入体系,是确保专项的研究开发从一开始就真正面向市场、面向应用的重要保证。要从专项论证、立项和目标确定阶段就注意吸收企业界的专家参与。重大专项中面向产业化开发的项目要明确和落实企业牵头或参与,避免企业或科研院所为了申请课题存在“拉郎配”或企业挂名等现象。要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市场的激励机制,通过联合攻关、成果产权共享等方面真正给予企业一定的经济利益,保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重大专项的实施必须把鼓励和加强原始性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在12个重大专项中,许多课题都是国外没有开发过的。在这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提高我国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每一个参与专项的单位和人员都要树立起强烈的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起敢于在世界科技创新前沿探索的胆略和魄力,敢于向现有学说及产业化路线提出怀疑和挑战。要加强合作创新,专项之间、专项内部都要加强协调和沟通,注重跨学科交叉,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非共识项目和学科交叉项目要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真正做到向创新人才倾斜,向具有创新思维的课题倾斜。在对项目支持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创新人才的支持,鼓励他们提出创新性课题。
第四,要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拥有一支创新人才队伍,是专项顺利实施的决定性因素。要切实改变“重物轻人”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体现到重大专项的各项工作中去,通过专项的实施,凝聚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要特别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积极为青年科学家牵头承担专项研究任务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各有关部门和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不辱使命,用丰硕的创新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