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湖南科技

信息化成为国有大型企业腾飞的翅膀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09-02-11 00:00 【字体:


  2001年3月正式启动,投资2亿元,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的武汉钢铁公司整体产销资讯系统,将极大提高公司管理、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今年初,科技部决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特大型企业,武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率先探索,对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传统企业的痛苦抉择
  
  对于一个拥有年产钢、铁各800万吨生产能力,从事钢铁生产人员2.7万人,生产效益良好的大型国有传统企业来说,武钢对信息化的选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信息化建设之初,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信息化能够带来的好处,更多的是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困难,以及对将要发生的问题和“负面”影响。比如说,大量资金投入从何而来?短期内对正常生产会产生多大影响?信息化过程中带来的机构调整和大批人员的裁减如何消化?等等。为赢得武钢广大员工对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认同和信心,公司领导班子多次召开研究动员会,统一认识,解决矛盾。
  
  公司总经理刘本仁坚信,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信息与技术的竞争,信息和技术将成为企业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成为比原材料、资金和设备更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武钢若不尽快开始信息化建设,不仅不能很好地应迎中国加入 W TO后,国际企业的竞争压力,而且有可能丧失目前在国内同类企业中确立的竞争优势。因此,他积极推动武钢的信息化建设,亲自担任武钢整体产销系统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并且明确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六条原则,明确指出机构改革要服从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
  
  公司总经理助理、产销资讯系统工程常务副指挥长顾力平告诉记者,武钢是一个典型的国有传统企业,企业结构复杂,员工多达16万,总经理的指令要经过20多个环节才能下到最基层,效率低下。建设武钢整体产销资讯系统是公司的一场管理革命,关系到武钢机构和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和公司各有关部门及岗位的权利再分配。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公司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和工程指挥部,并且从20多个二级厂和公司主管部门中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资讯管理部,专门从事系统开发工作,目前投入该项工程研发中的技术人员已达156人。正是公司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以及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不移的信心,才使得武钢的信息化建设得以全面、顺利地开展起来。
  
  整体产销资讯系统高起点的信息化实践
  
  1999年开始筹划,2001年3月正式启动的武钢整体产销资讯系统工程,是目前我国冶金行业规模最大的信息化建设工程。资讯系统按照整体优化原则进行流程精简,实现武钢销售、技术质量、生产、产品出货和财务管理在机构和业务上的一级管理。建成具有整合性、及时性和作业性的资讯系统,实现物流与信息流同步。同时,在体制和机构上进行配套改革,强调机构设置要服从系统的设计。整个工程建设范围包括武钢的销售、生产、技术质量、存货和财务管理,并配套建成人事和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
  
  武钢整体产销资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在台湾中钢公司专家的指导下,严格按照“ E RP”系统管理模式建立系统。2、以市场为导向、合同为主轴,进行产销整合管理和追踪。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及生产管理等系统紧密结合,做到最佳生产并保证质量、交期,满足客户。将合同贯穿销售、排程、生产、存货、发货,掌握进度及实物动态,作出合适的资源调度与安排。3、建立了完整、统一的编码体系。以“一码到底”的原则来串接各系统。4、以成本为中心,建立生产、销售、技术质量和财务一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统一管理的效果和作用。从而达到应付市场动态变化、满足客户弹性需求、掌握和控制成本的目的。
  
  据总经理助理顾力平介绍,新建成的资讯系统将实现三个方面的创新,其一是软件创新,按照系统设计要求,编制出了大量的实用软件,由于采取 C AMS标准,所编制的软件可以直接出售给相关企业使用;其二是网络创新,即对公司原有的网络进行改造,建设稳定、可靠的信息高速公路;其三是参照中钢公司经验,对人工流程进行优化。
  
  企业管理上的革命信息化的定位和意义
  
  准确评价企业信息化的成效是很困难的,但有一点大家都清楚,那就是不搞信息化建设,传统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武钢信息化建设的初步预期是每年增效5000万元,投资回报期为5.3年,但现在看来已经远远突破这一目标,据乐观估计,每年带来的效益可达2.5亿元,这还不包括产生的联动效益。
  
  从投入产出来看,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大,回报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企业对它的渴求。另外,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决定了企业能否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条件。事实上,一个产品技术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完全期望信息化来改变企业发展的落后状况是不现实的。顾力平告诉记者,武钢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两个客观条件不容忽视,一是武钢的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二是公司经济效益和财务情况好,能够拿出巨资开展信息化建设研发工作。
  
  武钢人认为,信息化是现代管理理念的变革。先进的工艺生产更需要企业信息化的支撑,但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去,而是要与企业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企业机构的设置、流程的重组要服从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的成功离不开高水平专家的指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同时,武钢人认为,人才的培养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培养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武钢信息化实践的经验表明,传统企业经过信息化改造,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而且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信息化成为国有大型企业腾飞的翅膀

989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