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
构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核心是要构造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系。我们既要着眼近期中国科技的发展,又要考虑中长期科技发展;既要立足国内现有基础和条件,又要考虑尽快构建适合科技创新自身规律和国际竞争的需要,特别是我国加入 W TO后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将更加剧烈;既要在制度、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又要注重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思想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注重创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涉及到科技、技术、经济、体制、制度、机制、人才、环境、条件、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诸方面,制定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战略,要采取整体推进的思路。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仍不完善,只有从整体上推进,才能使我国在现有体制和基础上,构建起功能齐全、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创新体系。在进行整体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这已为国家创新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所证实。在我国,由于企业创新动机和能力并未达到技术供给内部化的水平,企业生产知识的能力不足,并且市场经济秩序不完善,因此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国有企业,选择创新的条件通常比较苛刻。相当多的企业只有在可以不承担风险而又能垄断创新收益的条件下才会选择创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既要重视企业的主体作用,更要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骨干作用。
面对国际经济、科技发展状况和各个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根据我国国情和特点,如何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教训,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这是需要确定的战略;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的工作重点也在不断调整变化,这也需要制定战略。为此,我们在建设、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要从国家的整体发展出发,站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战略研究,把战略研究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纳入创新体系中。在关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发展的战略研究中,一是要根据中央确定的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研究、确定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战略;二是要采用动态比较优势原则,确定、调整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三是战略研究中,要区分战略行为与曾效行为,真正体现和发挥战略研究的作用;四是要重视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领域的研究。
社会和民族文化是一个社会一整套共有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为社会群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创新文化是一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是一种消除了无知与偏见,充分整合科学与人文,尊重植根于团队合作的个体学术自由,营造百家争鸣、开放和谐的良好氛围的文化形态。创新文化有利于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是一种鼓励探索未知、勇于提出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激励发明、创造、进行技术革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务实文化。创新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反映社会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创新主体创新欲强、敢于探索冒险、勇于标新立异、善于开拓进取,创新主体之间乐于团结、协作、竞争、共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社会能够容忍失败、能够给创新者自由的创新空间、能够给创新者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尤为深远。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